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,目前,採取最新的3D等技術手段,隋煬帝墓誌讀出的文字與史料符合。其次,儘管是唐朝李世民為煬帝和蕭後下葬,但仍是按照帝制,隨葬品的規制和唐大明宮出土的相似,隨葬品等級之高也證明墓主人身份尊貴。第三,這次還出土了人骨,包括牙齒和骸骨,其中年齡、性別均與文獻記載的情況吻合。
  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,這位生前據稱好大喜功的帝王,死後所安葬的主墓室僅6米多長,8米多寬,僅從規模上看確實十分寒酸。
  考古專家分析,這種“寒酸感”與其死因和多次遷移有關。畢竟從公元618年被宇文化及縊死後草草下葬,歷經多次遷移,直到公元648年才最終與病死的蕭後合葬。
  之所以定位為“帝墓”而非“帝陵”是經過討論後的結論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說:“最重要的原因是,隋煬帝在下葬時身份已不是帝王,政治上失去了皇帝的地位。”
  新華社記者 蔣芳
  (據新華社南京11月16日專電)  (原標題:隋煬帝墓為啥如此寒酸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x28hxvp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